一身江湖气的姚明,输在不够“江湖”
点击收听本新闻听新闻 撰文 | 于睿寅 编辑 | 冯小 10月31日,第十届中国篮球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姚明辞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职务的申请,选举郭振明为新一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 此刻,距离姚明第一次明确的“辞职表态”,恰巧过去了一年。去年夏秋之时,中国男篮先后经历了世界杯和亚运会两场不尽如人意的战役,姚明在10月接受采访时坦诚地说:“我有两种办法可以承担责任。第一种:辞职回家,上海离这(杭州)反正也挺近的。第二种:把这些东西和问题积累下来、分析出来,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 当时还听着略带玩笑的揽责,如今成了毫无退路的现实。对于普通球迷而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目送姚明离开舞台中央时的惆怅,和如今与另一个“姚时代”挥别时,心情肯定大不一样。即便他担任中国篮协主席的7年半时间,中国篮球(尤其是男篮)成绩高开低走,并持续在低位徘徊,从联赛、青训、国家队的诸项改革留下太多壮志难酬,但相信真正苛责姚明的球迷并不是多数,毕竟相比起他球员时代的贡献,再差也是功过相抵嘛。 说是无奈,心中总还带着一丝心疼。“做了很多,但没效果”的尴尬,甚至不需要你做多大的官,在普通的打工人心中也很容易引起共鸣。再一边看着姚主席日益增加的体重,以及经常来不及打理的胡子,此刻许多球迷的信众大概有句“辞了也好,是种解脱”的安慰。 从理智客观的视角看,中国篮球近十年来让全国上下难以满意的面貌,与姚明作为球员把我们的期许无限拉高不无相关。待他成为中国篮球的掌门人,却发现他能为危局带来的改变,远不如当年他在场上亲力亲为时。从球场到官场,太多的门道,太多的掣肘,即便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广泛共识的当下,作为曾经最专业的篮球人,姚明依旧无法甩开膀子。 中国篮球协会,从性质上说是一个全国性群众体育组织,姚明并不算一般意义上的“领导干部”;但篮协重要事项的管理和决定权又落在国家体育总局,姚明又是一个名义上的“体制内人士”。夹在这双重壁垒之间,你要说姚明是好球员而非好干部,似乎也有些牵强…… 但起码,姚明是一个从心底里盼着中国篮球好的人,这点绝无争议。 “空降干部”,本就不是篮协主席的常态 时间回到2017年2月23日,在中国篮球协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37岁的姚明全票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那也是中国篮协历史上第一次由社会人士担任主席。当时姚明的当选,堪称水到渠成、众望所归。那几年,郎平、刘国梁等体坛传奇纷纷在各自项目中回归“C位”,要么是作为主教练,要么是作为管理者。随着姚明“空降”篮协主席之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句话的号召力达到了顶峰。 和这次辞职一样,当时姚明就职之前,篮协内部乃至整个篮球媒体圈内,很多人很早就知道了这次人事任命。因为当时伴随着这个结果的,还有一些传闻:这次的任命,是更高层面的决定,级别恐怕要高过体育局的层面。这样不让人意外,毕竟早几年成立的中国足球改革领导小组都由分管科教文体的副总理挂帅,而篮球也同样深受国家领导人的喜爱。更何况,姚明还是一张“国家名片”。 熟悉中国官场运作的朋友一定知道,在体制内的一些关键岗位,“空降”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甚至是一种常态。可在篮协历史上并非如此,事实上,“空降”的这一重身份还让姚明面临着不被外界所了解的压力。即便他在当时看来,是最懂篮球项目,也最尊重篮球发展规律的人选;可别忘了,他这一干7年半,也把不少原本期望以这个职位为官场跳板的典型官员的仕途给挡住了。 在姚明之前的两任中国篮协的主席,分别是信兰成和李元伟,两人的风格和风评都截然不同。信兰成被描绘为保守派,典型特征就是扶持本土教练,从第一个任内的王非、蒋兴权,到第二个任内的郭士强。其间虽有邓华德、扬纳基斯两次短暂的尝试,但终于还是在2013年“兵败马尼拉”之后,又请回了宫鲁鸣,回到了原先的路。信兰成的第二个任期,他在CBA取消南北分区、缩短赛程场次、改革外援制度等的改变,初衷也都为国家队集训备战让路。 李元伟则被描绘为开明和改革的代表。他在主席任内是聘请国际名帅的坚定支持者,从哈里斯到尤纳斯,这个时期也经历了男篮人员配备、技术风格相对稳定的两个奥运周期。同时,李元伟对于CBA联赛职业化高屋建瓴的规划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已成为中国篮球发展史上重要节点的《中国职业篮球改革发展十年规划》(即“北极星计划”),都是他为人称道的政绩。当然,成绩才是硬道理,他任内中国男篮连续两届奥运会跻身八强,堪称中国篮球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但姚明的两位前辈也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专业院校出身、体育系统培养的老兵。换句话说,他们是在系统里扎根多年的体育干部。在这方面,你可以对他们开明或保守的风格进行区分,但没法说他们不专业。毕竟篮协是管理机构,本质上是官场,而不是球场。懂如何做好球队领袖和懂如何做好篮协主席,是天差地别的两件事情。在这方面,我们虽然不能说姚明不专业,但起码他是从头学起的。 姚明想做的事情太多。譬如2019年,从男篮世界杯的东道主筹备,到联赛、青训等多个方面同步进行的各项改革,更别说被寄予厚望的国家队了。在不同项目并行的时候,每个项目都有各自的需求,资源配置就很难完全兼顾。面对这种局面时,作为篮协主席,疏导和调配就成了工作的重心。然而对此,姚明的经验并不足够,以至于协调各方时,出现了顾此失彼的情况。到最后,给人留下似乎什么事都做了,但什么事都没做好的印象。 到后来,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篮球种种不如意现状的根源,以至于到了最近两年大赛毫无建树、联赛乱象迭出的局面,这些都使得球迷和高层的不满积聚到了极限,这也是姚明作为一名“非典型干部”的无奈。中国篮球“底子薄”是一方面原因,而姚明的“根基浅”也是回避不了的问题。或者说,他在中国体育官场这盘根错节的复杂体制内,从未真正地、成功地“扎”进去。 “一事无成”?是不看球的人才会有的偏见 在我们熟悉的官员考评体系中,“出成绩”是一项重要的表征。就拿此前历任主席中口碑较好的李元伟来说,那些年的男篮阵中有姚明,也算是李元伟的幸事。虽然联赛水平与环境的提升对于国家队成绩理应起到“反哺”的作用,但无论是在FIBA还是NBA体系下,篮球运动的一项铁律是:管理层或许能打造一支实力超群的球队,但最终的胜利还是球员扎扎实实打下来的。政策再对头,执行的人派不上用场,也是白搭。 姚明作为篮协主席面临的困局,就有点像后一种情况。套用范志毅那段几乎适用于任何体育项目的金句来说,“你谁谁谁都在打核心,他打得了吗?没有这个能力知道伐!” 的确,在中国篮协主席的各项工作中,奥运赛场的成绩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姚明到目前为止的确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答卷。男篮先后“历史性地”错过了东京和巴黎两届奥运会,而原本已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巅峰的女篮今夏也在算完小分后小组出局。对于刚刚进入陌生领域,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姚明也在尽力积累着自己的经验。每次到最后,都是他和球队站在一起并主动揽责,但仍有苛责者问:“你说你负责,你怎么负责?” 也许,辞职是他在这个位置上,唯一能让批评者看到的“负责”姿态。 我们也免不了要发问,又一次告别“姚时代”之后,中国篮球未来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在一片混沌中,没人知道。对于姚明,在这7年半时间里,尽管他在男篮国家队方面交了一份不算合格的答卷,但在其他方面,仍旧有闪光点证明,他并非“毫无建树”—— 姚明对于联赛以及青训工作的诸多改革措施,成效已在纸面上。CBA层面,薪资制度规范化,效仿NBA建立工资帽,规范合同类型;青训方面,推进体教融合,选秀制度化,扩宽大学生球员进入CBA的通道;文化建设方面,中国篮球名人堂的设立,致敬先辈,建立了让中国篮球绵延薪火相传的传统。 在巴黎奥运会不如意的结局之前,“无畏金兰”的中国女篮重回巅峰,女篮世界杯亚军,亚洲杯、亚运会冠军,韩旭、李梦、李月汝等掀起又一波女篮姑娘登陆WNBA的浪潮。 虽然篮协有专门负责女篮工作的副主席,但至少,女篮在姚明任内是出了成绩的。不论是因为改革到位还是周期使然,这份答卷都足够让人满意,虽然看似在巅峰又戛然而止。更别说在篮球场的聚光灯之外,3X3篮球蓬勃开展,作为比5人制篮球基层参与门槛更低的形式,赛事普及和参与群体显著增长,赚了吆喝也赢了成绩。女子3X3国家队东京奥运会摘铜,是中国篮球项目了不起的突破。 李凯尔成功归化,崔永熙加盟篮网,看似更多是个人的选择和努力,但与姚明作为篮协主席在背后的操持和运作也少不了关系。最起码,在NBA赛场上断档多年的“中国血脉”,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复苏。 “殚精竭虑”,姚主席真的做到了倾其所有 平心而论,围绕姚明主席任内的争议是一直存在的,而姚明在一些事上的确有会有些“江湖大哥”的草莽做派。倒不是说他作风使然,而是指在中国篮球的各项事业推进不下去时,他甚至常常动用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托关系”“走后门”。这些都不是贬义词——最为人所知的一个例子,就是向自己代言的公司为CBA“拉赞助”。 姚明情商之高,是圈内圈外都有的共识。但像这样动用个人资源的例子多了,就有人总觉得在姚明那里就能“特事特办”。到后来,CBA真的在新疆队退赛问题、周琦转会问题上“特事特办”了——虽然这过程中姚明的确承担了责任,也承担了风险——这些都被拿来作为对他进行攻讦的利器。新疆队的退赛声明上一度还指控姚明和其他公司不清不楚的关系,所幸的是,最终国家的监察组通过调查还了姚明一个清白。事态才不至于继续发展恶化。 曾经有知情人透露说:“我觉得姚明的问题就在于,他因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及老派上海人的做事风格,会特别爱惜自己的羽毛的。即便在这个位置,他也不会做一些所谓的,官场上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在博弈的时候,他没有太多的优势。那些额外的东西,你怎么拿到呢?这也让他在这个岗位上的工作,看起来就是比他的前辈要吃亏。其他人是很熟悉这些的。” 一方面为了中国篮球殚精竭虑,倾其所有,甚至在调动资源为中国篮球谋福利这件事上,变得有些“公私不分”;但另一方面,这些看似有些江湖气、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派,并不意味着姚明已经融入了中国体育的官场文化。事实上,CBA乃至中国篮球圈子里那些更加“江湖”的套路,姚明本人也疲于应对,也不屑于应对。这7年半时间里,姚明与其说是没有做好中国篮球的“最高管理者”,不如说是他在为中国篮球耗尽了所有精力和资源后,壮志难酬,也低下了头。 还是那个结论,姚明是一个从心底里盼着中国篮球好的人。虽然这样的人有很多,但姚明毫无疑问是最上心、最使劲,但却没有获得最多称许的那一个。 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 |